20090902

我們在人體解剖課中上了些什麼?

很令人驚奇的,由周家輝、葉家銘策畫的「解剖課-身體再衍藝」聯展,在不同展點分頭上演著一、二集 (第二集即將上檔);而不論哪一集,這個展覽顧名思義,解剖與身體的概念都做為了其論述鋪陳的中心。策展論述中提及:「藝術家將肉體層次的感知轉變成主體的表現,不斷的游移並且處於一種不確定性的狀態……」可視為首集「解剖課」中的闡述重點。因而,我們可以見到張敏智的《詭體II》,以及藍元宏作品「存取」系列,同樣顯示出一種靠向身體物理性特質改變的異質狀態。而施懿珊的裝置作品《死亡化學》裡,身體的異質卻因為非真實的人體,而顯得更加曖昧有力:「那些曬太陽悠閒的『人們』,早已死亡。它們是『被迫』捐贈的遺體,以其緘默愉悅的姿態,懶懶的癱軟在陽光下。」然而,除了直觀地將解剖與身體概念做連結外,這堂解剖課還能有什麼可供挖掘?或許,「解剖課」提供的大量異質的關鍵字群會是個解答,又或許,那會讓我們知道的更少。(文•攝影/吳嘉瑄) (出處:今藝術 No.203, 2009八月號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